韩愈在《师说》中说到“古之学者必有师。师者,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。”
老师不仅仅是在文化常识、学科知识上为学生解答疑惑,还是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成长的塑造者,在学生尚未成熟的心底中下一颗种子,伴随着学生成长,一路生根发芽,一路茁壮成长,最终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,在学生的未来人生中,摇曳生姿,影响深远。
人生路上,他带来启蒙一课;奋斗途中,他送上温暖激励;迷茫时刻,他指引未来方向。当你展翅高飞,他却依然在你起步的地方默默奉献……
每个人心灵深处,都有一位难以忘却的老师。他们温暖又坚定,平凡但伟大。
鲁迅:视启蒙老师寿镜吾为亲人
鲁迅先生以温暖的情怀,写下了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一文。
在鲁迅先生眼里,寿先生“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,须发都花白了,还带着大眼镜。我对他很恭敬,因为我早听到,他是本城中极方正,质朴,博学的人。”他教学严,“有一条戒尺,但是不常用,也有罚跪的规则,但也不常用。”
鲁迅先生的父亲病重,服用的汤药里,需要一味三年以上的陈仓米做药引,鲁迅多方寻找未果,便把这件事告诉了寿先生。几天后,寿先生竟亲自背了陈仓米步行至鲁迅家中,专程来送药引。虽然最终父亲还是病逝了,但从那以后鲁迅先生便视寿先生为自己的亲人。
寿怀鉴(1849~1930年),字镜吾,晚号菊叟。愤于洋人跋扈,清廷丧权辱国,以不买洋货、绝意仕进明志,在家中三味书屋设馆收徒,厘定规约,年收学生不过8人。三味的意思,按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寿洙邻后来的解释是:经书之味,史书之味,子书之味。
寿镜吾是三味书屋的第三代主人,也是最有作为的主人。他从先人手里接过教鞭,一挥就是60年。
教学之余,以读书自娱,除经史子集外,博览稗官、笔记。为人方正,尚气节,崇礼义,生活俭朴。书屋后有丹桂一竿,时徘徊其下,有一亭名“自怡”,又于对面墙上,书“寄傲”两字,以示傲然遗世,自得其乐之意。
毛泽东回忆:李大钊是我真正的老师
1918年冬,北京城大雪纷飞,北大图书馆内,一个操着湖南口音的小伙子熟练地整理完一堆杂乱的书籍,经过红楼一层东南角的一个办公室,见到了仰慕已久的“守常先生”,旧式长袍,圆脸黑胡,厚圆镜片。小伙子有点不知所措,先生朝他笑着点了点头。
毛泽东后来在和斯诺谈话时怀着深厚的感情说:我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,曾经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。李大钊是我“真正的老师”。
电影《革命者》剧照
李大钊(张颂文 饰)和毛泽东(李易峰 饰)
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、大力宣传和不懈实践,深刻地影响着毛泽东,而毛泽东蓬勃的革命思想和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,也深得李大钊的赞赏。
作为老师,李大钊深刻意识到,青年是民族复兴、国家富强的希望所在,因此他广泛结交青年朋友,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,提携扶植,指引青年朝着正确方向前进。
我看见你,夜空中闪烁的那一颗星,那是你指引我寻找的每个黎明。我听见你,永远跳动热情的那一颗心,无论何时都不失去由你传递的勇气。
“三寸粉笔,三尺讲台系国运;一颗丹心,一生秉烛铸民魂。”
致敬,人类灵魂的工程师!
容,上听书时光~